外科九樓衛教小組  

頭部外傷是可以預防的  而一旦發生頭部創傷  將會對個人及家庭造成巨大傷害

 

.前言:

     頭部外傷的原因很多,但估計每10萬人中即有200名頭部外傷之個案,其中車輛意外就佔了49%(如摩托車、汽車等),其他原因尚包括:跌倒、運動傷害與暴力、在受創個案中男性遠超過女性,受傷年齡範圍集中於15-29歲間,所以,頭部外傷的預防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。

.定義:

     頭部遭受鈍擊、穿傷或下墜的間接傷害等所造成的腦損傷。

.種類:

     1.頭皮創傷:可分為挫傷、擦傷、撕裂傷。

     2.顱骨骨折

     3.腦部損傷:腦震盪、腦挫傷、腦水腫。

     4.顱內出血

.檢查:

    1.電腦斷層攝影:可診斷顱內出血狀況,評估是否需採手術治療。

    2.核磁共振顯影:可診斷顱內出血狀況,評估是否需採手術治療。

    3.x光攝影:可分辨骨骼之完整性

.症狀:

    1.意識程度降低 (由嗜睡至昏迷)

    2.頭痛

    3.眩暈

    4.噁心及嘔吐

    5.行為改變:燥動不安、失眠、混亂。

    6.抽搐

    7.血壓升高、心跳變慢、呼吸不規則或變慢。

    8.運動失調

.治療:

   1.手術療法

   2.藥物治療

.護理:

   1.傷口方面:保持清潔乾燥,如有分泌物增加、紅腫之情形需告知醫護人員。

   2.飲食方面:     

      (1)攝取高蛋白及高維他命C食物,促進傷口癒合,如:牛奶、蛋、魚、肉、柳丁。

      (2)避免吃刺激性食物,可減少對腦部的刺激,如:煙、酒、咖啡、辛辣食物。

   3.日常生活方面:

      (1)睡眠要充足勿熬夜,勿長時間站立及劇烈運動。

      (2)保持室內安靜,避免過多訪客或長時間看電視及看書,且室內燈光勿太刺眼。

      (3)天氣炎熱時外出須攜帶陽傘或帽子,以避免長時間陽光照射。

      (4)進食時宜細嚼慢嚥。

      (5)放鬆心情、避免生氣、勿費心思考及煩惱。

      (6)注意安全,需有人陪伴。

      (7)家屬適時給予協助及心理支持,並時常給予鼓勵。

      (8)出院後需定期返院檢查,如有以下之異常狀況需立即就醫:

          @突然頭痛厲害、持續噁心嘔吐、呼吸困難、意識漸趨不明。

          @煩躁不安、視力模糊。

          @手腳或嘴抽筋、語無倫次、對話混亂。

          @一側手腳突然軟弱無力。

          @50歲以上老年人頭部外傷三週後,出現混淆、無力、尿失禁等現象,可能為慢性腦內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腫。

.結論:

       頭部外傷的意外是可預防的,而一旦發生頭部創傷,將會對個人及家庭造成巨大的傷害,甚至沉重的負擔;故頭部創傷已逐漸成為一主要的健康問題,而預防之原因:

  1.開車不超速

  2.駕車需繫緊安全帶

  3.騎機車需戴安全帽

  4.喝酒不開車(騎機車)開車不喝酒

  5.運動時,應適當使用護具。

  6.預防跌倒

  如此,才可減意外事件發生。